八段锦应用于抑郁症的系统评价

2021年 发布于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第22卷 第6期 560次
作者单位:
上海市气功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太极健康中心
文献简介

目的:系统评价八段锦干预抑郁症的临床有效性。

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PsycINFO、SinoMed、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搜集八段锦治疗抑郁症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0年7月22日。根据Cochrane的risk of bias标准评估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4软件行Meta分析,并按照GRADE系统对结局指标进行证据分级。

结果:纳入30项RCT,单独干预10项,联合干预20项,包括2 93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独八段锦干预抑郁症,对降低SDS评分(MD=-4.16,95%CI:-6.42~-1.90,P=0.000 3)、SCL-90抑郁因子评分(MD=-0.18,95%CI:-0.27~-0.09,P=0.000 1)、MARDS评分(MD=-5.54,95%CI:-10.57~-0.51,P=0.03)、BDI评分(MD=-3.27,95%CI:-5.77~-0.76,P=0.01)、PHQ-9评分(MD=-1.01,95%CI:-1.84~-0.18,P=0.02),优于对照措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GDS-15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比对照措施,八段锦联合对照措施干预抑郁症,对降低HAMD评分(MD=-5.93,95%CI:-7.82~-4.05,P<0.01)、SDS评分(MD=-6.89,95%CI:-8.57~-5.22,P<0.01)、SCL-90抑郁因子评分(MD=-0.32,95%CI:-0.46~-0.18,P<0.01)、GDS-15评分(MD=-1.34,95%CI:-2.02~-0.66,P=0.01),效果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BDI评分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RADE结局指标评价显示证据质量为中等到极低级别。

结论:上述证据提示八段锦单独干预或联合对照措施干预抑郁症具有一定疗效,但受纳入研究质量与数量的限制,研究结论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因此,建议未来研究在八段锦干预抑郁症的研究设计、实施方案上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开展更多大样本、重要结局的高质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以期获得更高质量的临床证据。

”绝对效应量“中可计算NNTnet值
PICO
原始效应量
绝对效应量
原始文献
相关指标释义
P
抑郁症患者。年龄≥18 岁,符合《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DSM-5)》《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11]其中1种诊断标准,或符合抑郁量表的评分标准
I
单独八段锦干预,或在对照措施基础上联合八段锦干预
C
抗抑郁药治疗、西医常规治疗/护理、认知行为疗法、健康教育、空白对照,且对照措施不含任何中医功法、体育运动和中药治疗
O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宗氏抑郁自评量表(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症状自评量表抑郁因子、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ontgomery-Asberg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MARDS)、贝克抑郁量表抑郁症筛查量表(brief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PHQ-9)、老年抑郁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