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火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Meta分析

2022年 发布于 针刺研究第47卷 第3期 187次
作者单位:
1.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2.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文献简介

目的:系统评价毫火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检索自建库至2021年12月20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 7个公开数据库中关于毫火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运用Cochrane Handbook 15.1系统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以总有效率、治愈率、Sunnybrook面部神经功能评分、面部残疾指数量表躯体与社会功能评分及相关不良反应为结局指标,运用RevMan5.3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并对临床异质性较小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合计519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毫火针疗法对于周围性面瘫的总有效率(RR=1.14,95%CI[1.07,1.21])和治愈率(RR=1.59,95%CI[1.29,1.97])均高于普通针刺疗法(P<0.000 1);毫火针疗法在提高周围性面瘫患者Sunnybrook面部神经功能评分(MD=17.85,95%CI[15.72,19.97],P<0.000 01)、面部残疾指数量表的躯体功能评分(MD=4.16,95%CI[3.15,5.16],P<0.000 01)和社会功能评分(MD=2.47,95%CI[1.53,3.41],P<0.000 01)方面也均优于普通针刺疗法。安全性分析提示毫火针疗法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与普通针刺疗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毫火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较普通针刺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由于方法、设计科学严谨的高质量文献较少,导致可靠性受限,因此仍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绝对效应量“中可计算NNTnet值
PICO
原始效应量
绝对效应量
原始文献
相关指标释义
P
周围性面瘫确诊患者,有明确的诊断依据、症状体征,对性别、年龄等不做限制但须具有可比性
I
采用直径0.5 mm以下的毫火针进行治疗,包括单独应用或合并其他中西医疗法
C
毫针刺或电针治疗,可合并与观察组相同的中西医疗法
O
主要结局指标为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Sunnybrook面部神经功能评分、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躯体与社会功能评分以及相关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