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障碍有效性和 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2024年 发布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第26卷 第1期 84次
作者单位: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杭州 310053 上海市中医神志病研究所 上海 201109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上海 201109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杭州 310053
文献简介

目的 系统评价针刺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障碍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搜索数据库建库起至2023年4月15日发表的相关文献。筛选符合入组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评价文献质量并归类后进行Meta分析与系统评价。结果 共纳入15篇随机对照研究,共计患者1077例。结果显示针刺治疗与单用抗抑郁药相比,在肝气郁结型抑郁障碍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MD=-0.73, 95%CI(-1.22, -0.24), P<0.05]、中医证候量表评分[MD=-1.89, 95%CI(-2.35, -1.44), P<0.001]、有效率[RR=1.09, 95%CI(1.03, 1.153), P=0.001]及治疗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分[MD=-2.76, 95%CI(-3.68, -1.85), P<0.001]均有统计学意义。针刺治疗与盐酸氟西汀相比,HAMD量表评分有效率的统计结果[RR=1.07, 95%CI(1.01, 1.14),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刺疗法与单用抗抑郁药相比,对肝气郁结型抑郁障碍患者HAMD评分及中医症状的改善有优势,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本研究认为针刺对肝气郁结型抑郁障碍患者来说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由于纳入的相关文献的质量和数量的限制,仍需要进一步的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验证上述结论。

研究方向:
精神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
”绝对效应量“中可计算NNTnet值
PICO
原始效应量
绝对效应量
相关指标释义
P
肝气郁结型抑郁障碍患者
I
针刺治疗(包括普通针刺、电针及经皮穴位表面刺激)
C
单用抗抑郁药物(如盐酸氟西汀等)
O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有效率,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