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纤维肌痛疗效的Meta分析

2022年 发布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第28卷 第12期 79次
作者单位:
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文献简介

纤维肌痛 (fibromyalgia, FM) 是一种发病率仅次于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的常见疾病,主要临床症状除慢性及广泛性肌肉骨骼疼痛外,还伴有疲乏、睡眠、情绪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等多种临床表现 [1],人群发病率为 2%~4% [2]。纤维肌痛由于症状的复杂性,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3],且诊断和治疗成本较高,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4]。该病尚无特效疗法,三环类抗抑郁药、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SNRIs)、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SRIs) 及镇痛药等现常用于纤维肌痛临时症状,治疗常针对某一方面的症状,总体治疗效果不佳,同时伴随着药物使用带来的的不良反应,因此亟待寻求一种疗效明确,不良反应更小的治疗方式。

”绝对效应量“中可计算NNTnet值
PICO
原始效应量
绝对效应量
原始文献
相关指标释义
P
明确诊断为纤维肌痛的患者
I
针刺治疗(普通针刺、电针),穴位和手法不限
C
口服西药治疗;口服西药包括阿米替林;氟西汀;曲马多等常规西药
O
主要结局指标包括总有效率(压痛点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或 VAS 评分减少 25%);治愈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纤维肌痛影响问卷 (fibromyalgia impact questionnaire score-revised, FIQ);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评分;压痛点个数;Athens 睡眠障碍自评量表;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