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系统评价

2021年 发布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第27卷 第9期 155次
作者单位:
1. 北京中医药大学 2.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 3. 免疫炎性疾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文献简介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补肾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1月收录的运用补肾法治疗RA的随机对照试验,制定相应的纳排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Meta分析使用RevMan5.3软件。

结果:共纳入23个研究总计2338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补肾治疗组可以显著提高有效率[危险度比(relative risk, RR)=1.22,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18,1.27),P<0.00001],降低RA患者血沉[均数差(mean difference, MD)=-7.31,95%CI(-9.03,-5.58),P<0.00001]、C-反应蛋白[MD=-5.92,95%CI(-7.47,-4.37),P<0.00001],提高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 mean difference, SMD)=0.74,95%CI(0.17,1.31),P=0.01],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RR=0.43,95%CI(0.33,0.54),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在血清破骨细胞分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

结论:目前现有证据可以证明,较单纯西药相比补肾方药联合西药治疗RA可以提高有效率,减轻炎症程度,延迟骨破坏进展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绝对效应量“中可计算NNTnet值
PICO
原始效应量
绝对效应量
原始文献
相关指标释义
P
符合1987年或2009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ACR)制定的RA分类诊断标准
I
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方药
C
以甲氨蝶呤为基础用药的常规西药治疗
O
总有效率、炎性指标: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3)骨破坏指标:25羟基维生素D、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steoprotegerin, OPG)、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剂配体、4)不良反应发生率。